【非常醫生】曾救回3噸重物壓碎盆骨穿腸地盤工 外科醫生鬼門關前搶救生命:救人容不下半點猶豫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0/09/23 15:34

最後更新: 2020/09/23 16:35

分享:

分享:

曾救回3噸重物壓碎盆骨穿腸地盤工,外科醫生鬼門關前搶救生命。

「盡做啦」、「救得幾多得幾多」外科專科鄭敏樂醫生常常掛在口邊。07年畢業、入行13年,她一直堅守崗位,在鬼門關前盡力搶救一個又一個生命。

小時候,鄭敏樂每周六都會去醫院做義工,與病人聊天期間,發現醫護工作幫到人又有意義,自此立志要做醫生。「醫護每個都衝來衝去,好像每一個人都在與時間競賽,爭分奪秒去救人。病人說因為醫護辛勤努力,才救到自己和一家人,好感謝他們。」

數秒定奪生存機率 不容許丁點失誤

鄭敏樂曾於內外科、兒科、婦產科做實習,最後鍾情外科。「做跳樓、撞車的個案,或遇上較急的疾病,如器官穿了要即時做手術、止血,好快、好直接地救到一個人,具挑戰性亦有成功感。」

面對一個又一個危急傷者,鄭敏樂站在生存和死亡的一綫之間搶救生命。她指做外科醫生最緊要冷靜,承受得到壓力。在手術會前與團隊計劃清楚,即使過程面對突發狀況,也要沉著應對,因為即使四、五秒的猶豫,都足以左右病人的生存機率。

如主動脈出血,你一放手,就可能有幾百毫升,甚至1公升的血流出。只要有丁點失誤,病人流多了血,這幾秒就是救得番,和救不了的分別。當刻你要做正確決定,才救得到病人。

腦中一片空白、不知所措的情況,於她身上從未出現過。

隨時on call的高壓生活

鄭敏樂試過連續當值兩個多星期,兩日才睡一次覺。也曾經一日內無間斷做手術,中間只能花少許時間飲杯水、去個廁所,還未計on call 36小時期間的門診、巡房等工作,就連上內地教學,突然收到Call都要立即回港做手術。「所以我們會說如果真的想休息,最好飛去外國,因為澳門、深圳都太近,哈哈。」

電話長期不關,鄭敏樂笑指以前鈴聲設得好大聲,現在則改為較柔和的音樂,即使半夜三更叫醒她回去做手術,也不會嚇親。

有時做完一日真的好辛苦,以前後生On call後還可以出街吃晚飯,現在基本上一回家就要睡。曾笑說真的想退休不做,或有個一兩個月的悠長假期就好了。

縱有此期望,但她深知醫院人手緊絀,也不介意做。「多一對手就做得快點,結果可能會好啲呢。」

更多鄭醫生的生活點滴,請看: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行醫要有同理心 「別擺高高在上的姿態」

在死神的門前把關,花盡力氣也未必每次都救得到,鄭敏樂坦言初期面對死亡會吃不消,覺得好難受。尤其踏出手術門面對家屬,看過有人嚎哭、拒絕接受或怪責,甚至問「為甚麼你不努力點去救」等等,她也試過眼濕濕。

鄭敏樂補充:「但慢慢知道當我努力過,有時命運也不在我掌控之中,要學識放下;惟有努力安撫家屬、向他們解說,其實好多時家屬都知我已盡力。做醫生要有同理心,別擺高高在上的姿態,即覺得『我已做本份,唔得無辦法』,你要感受到家屬所想。」

即使成功救人,鄭敏樂做完手術也會反覆思考哪邊要改善、可做得更好。

做完手術有時連胃口都無埋,本來肚餓也吃不下,睡覺時不斷浮現剛才的緊急片段,思考手術過程怎樣可以縮短、更順暢,如何加快止血、減少出血量?

病人康復有笑容就是動力

看著病人康復,由躺在病床上到行得走得,這些畫面是鄭敏樂的動力來源。她憶述一個中年女士撞車入院,當時她十二指腸穿破,髒物遍布腹部。經努力清理、做手術後,她的復元進度良好,隨後更生了第二胎。

她覆診時說如果沒有我們,她不會再有一個小朋友,長子也會失去媽媽。其實好多傷者都好後生,是家庭支柱,你救得到他們,等於救了他全家。

更深刻的,是一個被3噸重物壓住,因而入院的地盤工人。當時他盆骨碎裂、腸道穿破,雙腳亦無血到,要即時割腸做造口,並做盤骨、血管科手術。

復原過程好長,要一兩年,但他之後轉型去做IT,重新投入社會,能回來覆診令我覺得好開心。

初初覺得未必救得返,他來的時候血壓好低,也已經休克,但他現在行得走得,更可聊天,他一個微笑已是我最大的鼓舞。

病人年齡分布廣,小如6、7歲的小孩都有,當下救得到他,治療後讓他回復常人狀態、繼續過本來的生活,讓鄭敏樂覺得好滿足。

持續研究新治療方案 入行13年不怠慢

為幫助更多病人,鄭敏樂早前與團隊以過往數據為基礎,在港推行「三合一盆骨骨折治療方案」。提倡於黃金一小時內由骨科、外科及放射治療科合作做手術,令傷者盡快止血,將死亡風險大幅降低至12.5%。

方案推行後成功幫助不少病人,但她沒有因而怠慢,現正籌備加強方案,將血管科常用的「血管腔內球囊」技術推廣於急症科、外科醫生處理創傷時使用。方案建議將球囊放於大動脈塞住,減少盤骨出血,期望可將死亡率進一步下降至5%,現為訓練、試驗階段,需與不同部門的醫護人員溝通。鄭敏樂說︰

滿足於現狀好悶,有新目標、做得更好時,就可以救到多些人,這是我工作的一大動力。

病人生死就在己手 提醒緊記勿忘初心

入行至今,鄭敏樂仍要求自己每日不斷進步,亦時刻提醒勿忘初心。「即使工作多忙、多大壓力,都別忘記想服務、貢獻社會,想救人的初心。雖然現時資源、人手都不足,有時會好累、好氣餒又會忟憎,但每每回想為何入醫學院,就會有動力繼續行下去,每一日都會盡力做,做得幾多得幾多。」

即使工作量多重、多辛苦也絕不Hea做,因為這是對病人的承擔。

醫生是病人唯一的依靠,不盡力去醫治他的話,對唔住這個病人。特別是做手術,由他簽同意書的那一刻起,就已經將自己交托給你。他麻醉後躺在床上,生死就在你手。

見證生死更珍惜生命

鄭敏樂指自己是不喜歡停下來的人,故一有假期,她就會去行山、跑步或潛水,或到學校、機構教創傷止血課程。

更特別的是,她有另一個角色︰視障人士領跑員。「我覺得好有意義,聊天時他更會教到你嘢。縱使面對困難、不如意的事,如由健視變成視障,但他們仍無放棄,一直努力生存。甚至去學烹飪、斬雞。當我覺得疲累,他們亦是我的動力。」

一邊努力搶救他人的生命,一邊盡力享受生活,因為看過太多生離死別,令鄭敏樂更加珍惜當下。身為去年十大傑出青年的她寄語年輕人︰

前面的路還長,要珍惜、愛錫和懂得保護自己。活在當下,有何想說、想做的就要做,不要再猶豫,有時後悔已經太遲。

記者:吳霆俊